建议收藏 | 检验图谱体液合集
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变化,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、鉴别诊断、治疗以及病情观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,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。
红细胞
尿液中未染色的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,浅黄色,直径大约为7~8μm,其形态与尿液渗透压、pH以及在体外放置时间相关。
实物图:(普通红细胞)
实物图:(不规则红细胞)
实物图:(红细胞和草酸钙结晶)
(红细胞和上皮细胞)
红细胞类型及特点:
均一性血尿与非均一性血尿鉴别
临床意义
1、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
多为肾小球性血尿,常伴有尿蛋白质增多和颗粒管型、红细胞管型、肾小管上皮细胞等,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、肾盂肾炎、红斑狼疮性肾炎和肾病综合症。
2、均一性红细胞血尿
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,以红细胞增多为主,而尿液蛋白质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。
暂时性镜下血尿:
如健康人,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、急行军、冷水浴、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的血尿。女性病人还应注意月经血污染问题。
泌尿系统疾病:
如泌尿系统炎症、肿瘤、结石、结核、创伤、肾移植排斥反应、先天性畸形等。
生殖系统疾病:
如前列腺炎、精囊炎等
白细胞
健康成人24小时随尿液排出的白细胞小于200万个,新鲜尿液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,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。尿液白细胞呈圆球形,直径10~14μm,较红细胞大,不染色时的细胞核较模糊,胞质内颗粒清晰可见,多数无明显退变,常分散存在,外形完整。
实物图(白细胞)
临床意义
尿液白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炎症:
①肾盂肾炎、膀胱炎、尿道炎、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急性期。
②肾移植术后、慢性炎症、新月形肾小球肾炎、应用抗生素和抗癌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以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为主。
③过敏性炎症、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,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。
④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分泌物污染尿液时,也可见白细胞增多。
上皮细胞
实物图(上皮细胞)
1、肾小管上皮细胞
尿液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多见于肾小管病变,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急性坏死性病变。肾移植术后大约1周,尿液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,随后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
2、移形上皮细胞
移形上皮细胞增多提示相应部位的病变,如膀胱炎时可见大量的大圆上皮细胞;肾盂肾炎时可见大量尾形上皮细胞。
3、鳞状上皮细胞
正常尿液可见少量鳞状上皮细胞,如大量增多并伴有白细胞增多,则提示有炎症。女性病人则应排除阴道分泌物混入的位于阴道表层的扁平上皮细胞。
(尿液中细胞有形成分总图)
管型
管型是蛋白质、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、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聚体。管型形成的四个条件:
① 原尿中有清蛋白和T-H蛋白
② 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
③ 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
④ 尿流缓慢且有局部性尿液淤积
常见尿管型的临床意义:
结晶
尿液中出现结晶称晶体尿,尿液有结晶析出。与尿液中该物质浓度、饱和度、尿液PH、温度和保护性胶体物质(主要是黏蛋白)的浓度有关。
碱性尿结晶:
各种常见结晶的临床意义:
细菌
尿液中的细菌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,以大肠埃希菌、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变形杆菌等多见。健康人的自然排尿中检出革兰阴性菌其菌落计数小于10^4/ml,多数是污染,无临床意义,大于10^5/ml可考虑为泌尿系统感染。而革兰阳性球菌的菌落计数≥10^4/ml有诊断价值。其中膀胱炎、肾盂肾炎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病菌。此外,在性传播疾病中,尿液中可查到淋病奈瑟菌;泌尿系统结核病人尿液中可查到结核分枝杆菌。
真菌
真菌通常无色,大小为2.5-5μm,椭圆形或短圆柱形,有时因芽生孢子而集群,如由阴道分泌物污染而来,多数为白色假丝酵母菌。如为假丝酵母菌还可见到假菌丝,革兰染色油镜下可见革兰阳性孢子或出芽细胞相连接的菌丝。多见于糖尿病病人、女性尿液及碱性尿液。
寄生虫及虫卵
尿液中的寄生虫及寄生虫卵多由于标本污染所致。
①毛滴虫多来自阴道分泌物污染,常见于女性尿液中,也可偶见于男性尿液。
②乳糜尿液可检出微丝蚴。尿液中还可见到埃及血吸虫卵。
③如尿液污染粪便,有时可检出肠道寄生虫虫卵。
尿中的有形成分千差万别,这些常见的成分图片你get了吗?